金曜日, 11月 26, 2004

水曜日, 11月 24, 2004

::浪蕩之書::

「論理你跟我該彼此早認識了,」他說,揀了最近火盆的凳子坐下:「我就是魔鬼;你曾經受我的引誘和試探。」 「……你受我引誘時,你只知道我是可愛的女人,可親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沒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絕我引誘的人,像耶穌基督,纔知道我是誰。」 這是眾民仰望的錢鍾書在一九四一年隨筆集《寫在人生邊上》開章文字。先生引經據典,陸續提及魔鬼諸相: 「我通身熱度都被寒氣逼入心裏,變或一個熱中冷血的角色。我曾在火炕上坐了三日三夜,屁股還是像窗外的冬夜,深黑地冷… 「我的火燒不暖的屁股。 「哥德稱讚我有進步的精神, 「但丁讚我善於思辯,哥德說我見多識廣。 「我的腿是不大方便的,這象徵著我的謙虛,表示我『蹩腳』。我於是發明了纏小腳和高跟鞋。 「你老人家頭角崢嶸, 「有時我也現牛相, 「我雖非作者,卻引起了好多作品。在這一點上,我頗像一個美麗女人,自己並不寫作,而能引起好多失戀的詩人的靈感,使他們從破裂的嗓子裏發出歌詞, 「自從謀反不遂,貶出天堂,從此以后我把誘惑來代替鬥爭。你知道,我是做靈魂生意的。 「在這個年頭兒,不愁沒有人請你喫飯,只是人不讓你用本領來換飯喫。這是一種苦悶。………」
文人談鬼全在諷喻人世,錢氏亦如是,魔鬼僅只皮相,無足怪也。咱們還是回到上次提到的奇書《鬼神學辭典‧境外篇》 (陜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初版一刷) 喔,咱突然浮起英格瑪柏格曼名作《第七封印》與死神對話的經典場景~ 騎士道:你為我而來麼? 身穿黑斗篷的祂道:我跟在你身邊多時了 騎士道:我瞭。 祂:準備好了嗎 騎士:我肉體害怕,但我不懼。 祂:嗯,這沒啥可恥 騎士全身抖顫,祂打開斗篷,蒙在騎士肩膀。 騎士:等一下。 祂:你們總說這三個字,我不容許緩刑 騎士:你下棋罷?不是嗎? 祂:為什麼要和我下 騎士:我有理由。 祂:那是我賜你的特權。 ………………… (Adapted from吳季永繁中譯文) 回頭看看辭典對魔鬼的描述 (哎,咱開始懊悔寫這主題了。咱實在懶得打字……) 以下乃十八劃以上的部份相關詞條: 靡菲斯特、 魔法、 魔羅、 魔鬼、魔症、 魔憑狂、 魔鬼柱、 魔鬼化身、 魔鬼本質、 魔鬼印記、 魔鬼附體、 魔鬼年齡、 魔鬼動物、 魔鬼信仰、 魔鬼城堡、 魔鬼造物、 魔鬼類別、 魔鬼淫慾、 魔鬼象徵、 魔鬼數量、 魔鬼感覺、 魔鬼犄角、魔鬼精液、 魔鬼臀部、 魔鬼與月份、 魔鬼嫉妒、 魔鬼性器、 魔鬼羅伯特、 魔鬼化作黑人、 魔鬼製造假孕、 魔鬼造成幻視、魔鬼附體與兒童指控 ……………………………) 只好揀個字數較少的詞兒|| 喔哦,〔 魔鬼淫慾〕: 魔鬼想方設法與人類發生肉體關係(如『夢交女魔』*與人類男子;『夢交男魔』*與人類女子),其動機何在,這1問題自公元三世紀便巳提出。 《聖經‧創世紀》第六章就提出疑問,上帝之子——指魔鬼——是否為地上的女子所征服。魔鬼與人類交合是否為求快感;交合是否是他們引誘人類犯罪的一手引誘人類犯罪的一種手段段,通過夢交男魔*使人類女子受孕,其真正目的是否是生育『敵基督』*。 公元五世紀,聖奧古斯丁*說淫慾對魔鬼是1種刺激。 …………… (頁二一一) (不行不行,文本太長,咱會指頭長繭。換個較短的詞兒,) 這讚,〔魔鬼性器〕: 據歐洲歷史上巫術案審訊記錄載,女巫或術士無不承認自己曾與魔鬼交合。 聖奧古斯丁*承認有此可能;聖托瑪斯‧德‧阿奎那*和教皇英諾森八世亦持此見。 關於魔鬼這部份器官,女巫供詞不盡相同。 有說長在魔鬼身後,有說長在身前,而且是兩個。 還有說魔鬼身前身後各一。 據普列拉*的《論巫術》(一五二一),夢交男魔*之陽具分岔,猶如蛇芯。 另有人說魔鬼有三個性器。 至於其質地,有說是角質;有說是半鐵半肉;也有說覆有鱗甲。 有關其大小的供詞也十分矛盾。 邁費爾特*說,魔鬼雖有淫慾,卻無陰莖,幾名供認曾與魔鬼交合過的婦女依然是處女就是証據。 一般看法是,人與魔鬼交合苦不堪言。 雷米*《信鬼》一書載:「所有談到此種經歷的女巫都說,除了冰涼不適,再無他感。一五八六年七月廿日,昂內澤爾‧德‧韋加維萊說他進入夢交女魔*體內就像進入冰穴,只得放棄。」 阿萊克賽‧德莉姬一五八六年十一月十日在馬齊埃爾供認,魔鬼陰莖甚小。 另據大部份供詞推斷,魔鬼多數無睪丸。………… (頁二一四) 看倌您可有跟魔鬼打交道或交合的親秘體驗呢? 歡迎不吝回應分享, 並免費參加「魔鬼專用保險套10打裝抽獎活動」, 謝謝。
五工工

人性專家言炎人性

台灣楓葉
個菩薩心腸的池濟恭德會師姐不忍看咱近日舉止失常(咱不過秀髮任其披肩,忘了紮枚馬尾而巳),請人專程從后山花蓮送來葉教授在叫座節目『性海羅網』的講演稿一篇:《勿留半點鬱卒庶不傷性》。

拜讀之后,醍醐灌頂,登時頓悟,本來平順的人生道路一下子開闊得崎嶇難行。領受這份燙人的大愛福報之餘,趁今夜百無聊賴,謹此恭錄於下,分享給親愛的朋友諸君。 恭讀時,請打直腰桿、挺起胸膛、屁股坐椅子前三分一、不吃零食與菸、不准在重點畫紅線。嗯。

『我今晚要來跟各位談談人性這物事。首先,「人」者,男人女人的人也,在座不懂的請舉手,喔沒有,那人就是人也。性者吶,一個心加一個生,意思是新鮮的‧沒煮過的心,什麼是煮過呢,這牽涉到「一個人」的父母、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共同經營的複雜工程,我留待下次節目來跟各位剖析。現在還是回來討論這個「性」字。 最基本的性,有:男性、女性、陽性、陰性、雄性、雌性,這有時是生理性的性、有時是社會性的性,女性主義者對這些早巳討論過很多,本教授暫時不提。 我要列舉的是這些之外,還有更多的性,請看這張投影片||
投影片兒佛性理性稚性獸性水性
隱性顯性牛性貓性藥性
同性異性天性土性線性
記性亂性善性惡性野性
靈性酒性軟性硬性柔性
剛性感性悟性德性急性
慢性百家姓記性火性可
靠性反射性濾過性先天
性強迫性可能性阿婆性
各位聽眾朋友有沒有感覺到這份人性清單實在有夠複雜?以後,數落別人「沒有人性」就要小心一點囉,因為事實上沒有「沒有人性」這檔事,有的只是「不合人性」,你若在上面的人性清單對不到號入不到座,你只能說他「不合人性」,比方,罵一個傢伙「很機車」,那他是不合人性滴,為什麼呢?因為清單上找不到,還有,他正巧是一部山羊機車。 上次節目散場之後,有位女性朋友問我一個好問題。她說她每天照鏡子不下一千遍,覺得很困擾,因為好像「自戀」得蠻嚴重。教授我跟她開導說,鏡者可以正衣冠,攬鏡自照是一種人性--屬於人性清單上的德性或者強迫性,但是呢,若是照完鏡子卻仍衣冠不整,則是有病也,表示這個人的「自律」神經失調,沒法好好管理自己,這就不好囉。
教授我跟她說,自戀既然是人性,不自戀反而是沒人性哩,對不起,應該說不合人性才對,她這人當下迸出一句:那麼沒人性是不是也是人性呢?我說,大小姐妳自行去對照我那張投影片罷。哼,我稍微離題了,橫豎我要提醒不愛照鏡子的聽眾朋友可能需要隨時提醒一下自己。 教授我繼而跟她談到時代變動迅如參商,在進入廿一世紀后,有自戀傾向、自戀意識的人已經與日俱增了,最好的例子是最近的「布拉格之叫春」運動,老老少少都擁有所謂「網誌」的電子筆記本,大家多像開屏孔雀般地在這個伸展台上盡情搔首弄姿。越自戀的大概會擁有越多網誌,聽說全是免費底,所以教授我也請學生在新浪網、交通大學無名小站、鄉村部落格、美國孤狗提供的blogger、日本忍者聚落各先登記註冊了一到兩個備用。為了本次講演,我也上去網路觀察了一下,新浪至少有三千個網誌,無名則達上萬。

戀的人也常常會有愛現的行為傾向,特別總愛拿自己的民生主義就是食衣住行育樂來分享的人更是自戀之尤,親愛的聽眾朋友,注意囉,這是極為正常的人性表現哦,沒什麼大不了,教授我完全沒有兔槽的意素。曾經有聽眾朋友問我在網路上暴露身體--也叫網路自拍的看法,我沒表示意見,只請他等我這次的講座。我現在來說一說。 其實這也是自戀的另1種表現方式,跟剛剛說的愛現方式是1體兩面,通通是正常底。精神醫學有個名詞叫「露出症」也叫「暴露傾向」,是連結到性慾快感來說的,說是病嘛,倒不如說也還是人性的多元風貌。因為道理很簡單:誰無身體?吾人在日常生活既都習慣坦蕩蕩露出頭啦臉啦手啦腳啦,那坦然露出其他部位自然也是正常,看過露肚臍或露背部嗎。你能說不正常嗎?再各往下露一「點點」,聽眾朋友,你來說說,這算正常嗎?(台下回應:正常啊正常啊),嗯,你們懂我意思了,如果大驚小怪,就屬不正常了,可以叫做帶著有色眼光。
得《天母神經》「肉望福音」第八章第七節也說:『天母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身體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看了,只剩天母一人考慮是否寬衣解帶。』 教授我參觀自拍畫面的經驗,發現其實有很不正常的一面就是,自拍的人坦蕩蕩地露出脖子以下,卻遮掩或模糊脖子以上,宛如當今政府頒布過「露陰不露臉」的律則,所以有志一同地守法。這為什麼不正常?因為他逆反了實體現實世界的常規,難道網路世界巳經虛擬到跟實體現實世界決裂了嗎?因為我們發現到,網路在這里並不去覆寫現實世界,同時也不反映,因為反映乃是「鏡像」,是畫面的相位掉換,左邊成了右邊,但眼睛仍是眼睛;如今卻竟然是顛覆了書寫言說的規則,作了完全的替換---可能不該露的給他一直露,可以露的臉竟然不露、不敢露。這又說明了什麼?就像「有啥國家就有啥人民;有啥執政黨就有啥反對黨;有啥父母就有啥子女;有啥網誌就有啥台長」的道理一樣:有怎樣假仙偽善的社會就有怎樣假仙偽善的網路世界……………………………』
╭未完,全文極長,擬分伍佰肆拾參次刊出╯ [本文內容由作者葉教授個人自負文責,不代表blogger暨本台 之立場。若有異見,歡迎留言,本台將予刊登,但請恕不代轉] ┌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Pictures In A Mirror┐

火曜日, 11月 23, 2004

::雲淡風車巠の言寺濕篇篇::

咱是無血無目屎的冷血動物,完全不關心這回奧運,聽說咱們島嶼有人奪得金牌啊?好神奇。(--咱的皮好像在癢喔?) 。
咱倒是很好奇Mikis Theodorakis寫的開幕音樂,是否為全新創作?
因為今年已經老到八十大歲的修多拉奇(一九二五.七.廿九--),之前就寫過為管弦樂團與合唱的《奧林匹克之歌(宙斯讚歌)》了。
以這老滄桑旺盛的生命力,寫個新作就像摳個鼻屎那般容易,相信不致於冷飯重炒的罷。
修氏一直待在咱音樂殿堂英雄榜上,粉多年前咱聽交工樂隊首張集子《我等就來唱山歌》,因著他們實踐了「音樂作為反抗形式與運動聯結的可能」,一時熱血洶湧,熊熊隨想到修氏戰鬥的身姿,匆促寫了一篇《藝術作為表現苦難的語言》向交工跟修氏致意。
修氏在冷戰體制下,遭希臘白色恐怖的檢肅,唱過離島的愛琴小夜曲;獲釋后,自我流放巴黎多年,寫了不少合乎音樂院規格的「嚴肅作品」。
歷史地考察歐西音樂發展軌跡,相對於西歐中心,周遭的北、東、南歐國度全不可免地形構出所謂「國民樂派」。地處南隅的希臘,作為現代化遲緩的邊緣后進,自然也走上相同的道路。



氏重返祖國之后,除了繼續「嚴肅音樂」的不懈創作;也借重當代希臘詩人的在地詩作,寫了大量歌子,開展出希臘民眾音樂的新運動,復興了前基督教-古希臘的歌詩相和的文化傳承,也突出了希臘傳統民樂的拜占庭源流,明確塑造了希臘現代音樂的新形式,賡續了(相對於西歐中心/現代主義)「邊陲\國民樂派」的風格。

1967年右派軍事政變,修氏被捕,慘遭刑求,國際輿論壓力紛至,軍委會逼作曲家自我流放。70年,修氏再度去國,4年的流放歲月,在大西洋兩岸辦了上百場音樂會,自由世界幫他出版《鬥爭之歌Songs of Struggle》1973、《自由之歌》1974(收有令人興奮的《羅爾卡7歌》),全由作曲家最鍾意的女歌手Maria Farandouri演唱;也絕讚發表「清唱劇」《一般之歌Canto General》(或譯《漫歌》)---取材自諾貝爾獎智利詩人聶魯達同名詩作---人聲加管弦樂團或打擊樂隊的巨構,至今已有6種錄音版本。

作曲家的作品錄音很有一些,cd版集中在兩個德國廠牌:東德時代的[DS]=統一後的[柏林Berlin] 和西德的[直觀Intuition]。
[柏林唱片]出《第3號交響曲\為女高音、合唱與管弦樂團》、《禮拜儀式曲第2號\給被戰爭殺害的年輕人\合唱曲》、《沙鐸奇翁受難曲\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朗誦者、管弦樂團和合唱》;
[直觀唱片] 則有以下這些:《慢板\為長笛、豎笛、小號與弦樂管弦樂團》、《1般之歌》、《第1號交響曲》、《第4號交響曲\為2演唱者、管弦樂團與合唱》、《第7號交響曲\為4演唱家、管弦樂團與合唱》、《左巴\2幕芭蕾》、《奧林匹克之歌(宙斯讚歌)\為管弦樂團與合唱》
,可發現作曲家寫了許多粉大氣的「聲樂的交響曲」。
察「含有歌唱的交響曲」,原肇始於貝多芬,經白遼士、馬勒而至蕭士塔高維契,終於確立「聲\器」交融的交響曲新型式,然而,與其說修多拉奇移植這樣的音樂發展,不如說是:作曲家從「西歐\中心」回返「希臘原鄉\邊緣」,重估富麗傳統之後的音樂實踐(比如合唱隊原為古希臘劇場演出的重要有機部份,是古國的「詩學」核心之1)。

作曲家不只寫,也生了1副低沉雄渾嗓子,在《The Theodorakis Sings The Theodorakis》跟《Grand final de concert》兩張集子里搖身一變,成了超級歌手,宛如髮披橄欖葉的戴奧尼索斯。閣下看過電影《希臘左巴》嗎,老滄桑幫他寫了配樂,而他也不折不扣正是一個左巴。


台灣楓葉


為希臘的古人或現代人,,原本就是生活的1環;就像歌德、海涅的詩是德國人生活的一部份;聶魯達的詩是智利人生活的一部份;弗洛斯特或艾蜜莉荻金森或寶狄倫的詩可能會是美國人生活的一部份,一樣。
那咱們台灣呢?生活里頭有沒有詩呢?是只窩在國文教科書里頭,還是颱風來啦才會濕?
華夏文化圈原有詩\詞\歌相和的悠美傳統,在給唐詩宋詞元曲代代截流之后,當下文化圈還賸什麼呢? 親愛的

喔,是歌,是-流-行-歌。

台灣到底仍存活多少所謂「現代詩人」「現代詩作」呢?
不是有人調侃說西門町吹落一塊招牌,至少砸到一個詩人嗎?
事實是:自咱有詩必看的夢蝶靜坐明星騎樓洛夫在石室死亡愁予踢著達達馬蹄啞弦喃喃溫柔必要的那個中華商場熙熙攘攘年代………
詩,只是知識精英的讀品毒物,躲在群眾難以察覺的寂寥空間直到當下………眾人可曾尋他千百度?沒有的事,因為那里連闌珊燈火都看不太著哪。

這樣,流行歌的歌詞趁虛而入,取代了詩的功能性,撫慰了長年得不到詩的溫飽、差不多忘了詩之豐腴甜美的島嶼,強烈再現了一般人民大眾對詩的心理渴欲。


網路上或網誌上多的是具有詩心詩質的潛在詩人,他們以貼歌詞來寫日記,因為歌詞要死不死正是他她的心情寫照、生命紀實。
1開始咱誤以為這是灌水技倆,本想有樣學樣,卻因歌子實在聽得太少,絞盡腦汁也無歌可破,才知這是需要聽歌功力的---先得讓他們跟你生活在一塊兒,經年累月滲透到清純而又容易調教的生命史里,才行。
可,詩,是詩,害咱竟有著剛剛的生命缺憾。

這叫咱想到另椿憾事,多年前有個秀美如莎蜜母的女子跟咱鬧1點點小小彆扭,來了一信,只寫:
『夢醒時分の終了』
,咱一時無暇無法無心無情會意,那人卻就此音訊杳然。
多年之後,咱測試1張港版華語發燒錄音,發現有這條歌子,最末詞云:『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豬頭呀咱,至今仍揣不明白,到底是,誰等誰呢,是伊不想‧懶得等待,於是走人;還是咱猶在癡心守候,卻不勞再等了呢,您說。

流行歌曲老愛提供這類難圓的愛情敘事,卻總能輕易精準擊中人們感情失落的紅心。人性真的是蠻脆挺弱的呀,勸您有空得學學咱,學學劉阿文聰也行,要無血無目屎哦,番仔火枝倒不必啦。



└canto general┘

日曜日, 11月 21, 2004